地方保護下的騙補車企
與此同時,在這落后的5年里,國家批準的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大多采取地方保護主義,很多地方都傾向于采購本地車企生產的新能源汽車,這使得不具備市場準入的企業得到訂單,而這些企業往往為滿足地方政府采購要求,在國內外市場上大量采購關鍵零部件進行組裝,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國家的補貼。

很多地方公務車采購偏向本地企業
2009年1月份,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宣布大力扶持發展新能源汽車,由此掀起純電動車、混合動力車研發、生產的浪潮。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國內宣稱獲得純電動轎車技術的整車公司達40家以上,數量遠遠超過日本和美國。
“一些汽車企業完全并不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,看到有補貼,一哄而上”。一不具名車企人士向記者透露,上海搞世博會那年采購了大批新能源汽車,沒幾年時間出現漏電爆炸的情況,現在全廢掉了,這件事情令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非常尬尷。
“我們在油耗檢測方面的造假,同樣也存在于新能源汽車上”,該名人士告訴記者,當前國家依照續航里程進行補貼,由于該數據由車企自行標注,國家層面并沒有統一的檢測部門來認定,實則是“防小人不防君子”。
他認為,國家需要成立一個部門專門來測試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,這樣能鼓勵和監督汽車企業真正的搞新能源汽車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