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14年11月,中國首條無軌電車線路在上海的14路開通,“辮子車”已駛過將近一個世紀。資料顯示,上海無軌電車系統在1994年達到巔峰期,當時擁有電車線路20多條,營運車輛986輛,載客量占市區公交客運總量的30%以上,營運規模位居亞洲第一。
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,隨著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道路改造,上海的無軌電車線路減到15條左右。到2012年,上海仍在運營的無軌電車只剩下150輛左右。
為進一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,上海一直考慮適當恢復使用無軌電車,并制定了3年之內恢復到300輛的計劃。今年,根據國家要求,黃標車在7月1日前要強制報廢,而上海現存的老式辮子電車基本上都是黃標車。因此,巴士電車公司決定將原定的三年計劃提前到6月底完成。今年4月份,首批新型即充式“辮子電車”率先在8路、15路和28路等線路上投放運營。
車身長12米,車頂也有兩根“辮子”,新型無軌電車的“長相”與無軌電車無異,但它實際內部配置就是純電動車。行駛途中,它既可以利用架空線網一邊行駛一邊快速充電,又能像純電動車一樣脫離線網運行8至10公里,比傳統無軌電車更為機動靈活。

